李泳
南京南站航拍图。梁力 摄
南京铁路一路走来,走了100多年。从“那时慢”的蒸汽机车到风驰电掣、贴地飞行的高铁列车,从最高时速30公里,到如今的时速350公里,这是几代南京人的期盼与梦想。
历史没有剧本,深深吸引着人们去书写它、记录它。
南京铁路一路走来,走了100多年。从“那时慢”的蒸汽机车到风驰电掣、贴地飞行的高铁列车,从最高时速30公里,到如今的时速350公里,这是几代南京人的期盼与梦想。
1908年,南京下关站(即后来的南京西站)正式通车,这是南京最早的火车站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南京铁路区段被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炸得满目疮痍,许多铁路设施遭受严重破坏,行车速度亦受到极大影响。
“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。”1949年4月23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,南京铁路由此获得新生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南京铁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
1968年,位于玄武湖畔一座新的南京站和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。南京长江大桥,迄今已在浩浩长江之上巍然屹立了50多个年头。这座公路、铁路两用桥的建成,开启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,谱写了中国桥梁史上的新篇章。同时,它也给南京铁路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对于南京铁路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。
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”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,圆了南京人连接长江南北的梦想,而新建成的南京站成为那个年代华东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运站。
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,南京铁路获得新的发展机遇。20世纪90年代,南京站将11开间的站房立面改造成整面玻璃格局,车站面貌焕然一新,旅客发送量大幅增长。
进入新世纪,南京铁路迈入高速发展时期。先前的南京站已经不再适应南京铁路的发展步伐。于是2002年,南京站新一轮改扩建工程破土动工。2005年9月,新建成的南京站犹如一座超级“水晶巨轮”,矗立在风景秀丽的玄武湖畔。
当时有网友这样评价南京站:“南京站曾经是我不想去的地方,每次出差,都要拖着行李箱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走。可是如今,我最自豪的就是南京站。好美啊,真的好美!我说的不仅是那壮观的建筑、宽敞的候车环境,还有那个漂亮的广场,远处波光粼粼,近处鲜花似锦、木桥横堤。很多人都坐在木桥上边等车边看风景,这样的环境是多么惬意。”
新的南京站这座超级“水晶巨轮”,正鼓起希望的风帆驶向新的远方。
一处铁道线上的新风景,就此展露曼妙风姿。
一篇南京铁路发展的新乐章,就此飘扬在都市上空。
那是迎接四面来客的晨钟,是南京铁路写给世人的惊叹。
沪宁城际铁路、京沪高铁、沪宁沿江高铁等相继开通。南京南站开通运营,成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。蝶变后有着“最文艺火车站”美誉的浦口站,成为热门拍照打卡地,游客络绎不绝,有效带动了当地文旅发展。
沪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时,旅客感受和见证了百年南京铁路的高光时刻。“真快啊,才73分钟就到了!”那天,当我乘坐从南京站首发的列车平稳抵达上海虹桥站时,车厢里传出不约而同的惊叹声。
之后不久,南京南站横空出世。该站站房秉承“古都新站”的设计理念,宏伟壮观的宫殿式建筑吸纳了大量中国古典建筑元素,如藻井、斗拱、窗花和木纹肌理等,同时中西合璧、兼收并蓄,将中国宫殿建筑的优势及特点发挥到极致,体现了浓郁的古都风格和南京特有的气质。该站还通过对机电、信息设备的数字化改造,全力打造新时代新型“智慧车站”。
南京南站是南京铁路春秋长卷上一个耀眼的亮点,折射出盛世南京的城市气魄,成为古都南京的新地标。它仿佛在昭示人们,百年南京铁路从此进入全新的高铁时代。如今,南京南站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一座时光驿站,一边连着金陵城的古韵,一边连着日新月异的时代。高铁,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,向着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疾驰而去。